近日美台互动频繁牛牛策略,引发各方高度关注。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多次释放信号,称美方很快要与台湾签署一项“重大协议”;与此同时,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新的2026财年《国防授权法案》,把对台“安全合作倡议”的军事援助从2025年的3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,增幅超过三倍。种种迹象显示,美方有意通过对台的政治和军事支持来牵制中国大陆。
今年7月,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行政令,暂时将台湾地区所谓“对等关税”上调到20%,此举在岛内引发强烈反弹。台媒报道,为应对高关税,赖清德政府在防务预算、能源采购、汇率政策等方面做出让步,甚至将台积电的技术合作作为谈判筹码。国民党立法院党团要员直言,赖政府在谈判中“先低头”,在汇率、能源与芯片等关键领域让利给美方,但换来的只是含糊不清的关税承诺,显示出谈判并不对等,台湾可能被当作美国的“经济提款机”。
9月12日,卢特尼克在采访中表示,美台将签署的协议核心涉及关税问题。台媒披露,美方提出的条件包括取消台湾对部分农产品、水产品和汽车的关税与进口限制牛牛策略,并要求台军购占GDP达到一定比例。事实上,赖政府已宣布把防务预算提高到312.7亿美元、约占GDP的3.32%;同时承诺未来四年台企赴美投资2500亿美元、对美采购1300亿美元,甚至提出未来十年对美采购额可达到3000亿美元,涵盖液化天然气、原油、飞机与武器装备等项目。
展开剩余70%从公开信息看,这份协议更像是以经贸与军事利益为交换的“实用性协议”,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协定。赖政府试图借美国所谓的“安全保障”推动扩大事实上的独立倾向,但同时也把台湾推向对抗前沿,成为遏制大陆的棋子。美国国会的新法案不仅大幅增加对台军援,还要求推动更紧密的美台军事合作、让台湾参加环太军演、加速对台军售审批等。这类军事捆绑既逼迫台方采购美制武器,也把台湾置于潜在冲突的最前线——美国军工企业获利,台湾民众则承担更高的安全与战争风险。
面对这种局面,大陆应在“软实力”和“硬实力”上同时准备。多年来,大陆一贯以最大诚意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;接下来可以通过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,扩大两岸民众的认同感,打破民进党制造的信息孤岛,继续压缩“台独”分子的活动空间。2012年以来及2022年发布的《台湾问题白皮书》都重申,“和平统一、一国两制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牛牛策略,既顾及台海现实,也有利于未来长治久安。白皮书强调,两岸制度差异不是统一的障碍。
尽管“和平统一”是首选,但并非唯一选项。自赖清德上台以来,民进党坚持“以独促独”的路线,提出“新两国论”、将大陆描绘为“境外敌对势力”,并喊出不签“和平协议”、为“台独”武装做准备。与此同时,他们加强与外部势力的军事与安全联系,大量采购美制武器,推动“倚外谋独”“以武谋独”的道路,进而缩小了和平统一的可行空间。在这种背景下,大陆需要同时保持充分的军事准备,以应对最坏情况。
岛内媒体指出,尽管阅兵或其他军事展示未必能迫使民进党立即改变路线,但能够增强岛内民众的安全感与稳定预期。大陆坚持“以和平方式为主、保留使用武力的选项”——这一表态并不意味着要主动挑起战争,而是针对《反分裂国家法》所列的三种紧急情形保留必要的手段:即分裂势力导致事实分裂、发生严重事变或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彻底丧失时。换言之,武力是最后的保底手段,用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。
当前台海局势复杂微妙牛牛策略,如果大陆放弃武力选项,“和平统一”保障将大打折扣。大陆方面认为,必要时采取武力行动,是为了震慑分裂势力、保护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,并为争取长期和平创造条件。正如国防部门所强调的,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,任何分裂国家的图谋都不会得逞;若有人一意孤行、走向分裂,大陆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,直至目标达成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