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的军事力量中亚晶金融,最明显的短板恐怕就是核潜艇,尤其是战略核潜艇。这一领域极其关键,几乎决定着大国的战略安全格局,因此未来十年内补上这一课显得尤为紧迫。根据国外卫星公司公开的图像分析,从2022年到2025年的三年间,中国新建了6至8艘093B型攻击核潜艇,平均每年下水2到3艘。这个速度看上去不慢,但与冷战时期美苏的建造速度相比,还是存在差距。
冷战时期的情况可以作为参照。1961年,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发表特别咨文,宣布要打造以潜射“北极星”导弹和陆基“民兵”导弹为核心的现代化战略核力量。其中,他特别强调“北极星”导弹核潜艇的机动性与隐蔽性,几乎可以免疫外部打击。随后,美国迅速扩大海基核力量规模。原本1961年美军只有5艘“乔治·华盛顿”级战略导弹核潜艇,每艘携带16枚“北极星”-A1导弹,总数仅80枚核弹头。但到1963年,两年间新服役了5艘“伊桑·艾伦”级核潜艇,使得海基核弹头数量翻倍达到160枚。1964年更是惊人,美国一年就交付了10艘“拉斐特”级潜艇,搭载射程更远、可携带多弹头的“北极星”-A2导弹。短短三年,美国战略核潜艇数量从5艘猛增到20艘,核弹头则从80枚扩大到384枚,年均新造5艘潜艇的速度让美国海军迅速掌握战略主动权。
展开剩余66%而且,这些潜艇在当时已经具备先进的静音和导弹搭载能力,甚至超越了中国海军早期的094型核潜艇。更重要的是亚晶金融,美国在1970年代对大部分“北极星”潜艇进行了升级,使其能发射“海神”C-3导弹,携带8枚分导式弹头;之后又换装“三叉戟-1”C4导弹,射程达到7500公里,可搭载8到14枚弹头,性能远超中国的巨浪-2。
再看苏联。面对美国的快速扩张,苏联在1964年启动了“杨基”级核潜艇计划,这几乎是“北极星”潜艇的翻版。首艇1967年底服役,之后短短7年建造了34艘,平均每年5艘,直接追上了美国的海基核力量。要知道,建造弹道导弹核潜艇比攻击型核潜艇更复杂、成本更高,冷战时期美苏仍能保持如此高的速度,可见投入之大。
对比之下,中国目前年均2到3艘攻击核潜艇的速度,甚至不及当年美苏在最紧张时期建造战略核潜艇的规模。至于中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建造情况,由于涉及最高机密,外界无法确切掌握。外界推测094/094G型的总量大约8艘,而新一代096型的情况更是没有公开消息。因此,我们只能用攻击型核潜艇的速度来推测大致水平。
总结来说,中国如今的军事建设已经达到“超级大国”的水准,但核潜艇的发展速度相比冷战时期美苏的疯狂扩张,依旧显得不足。如果未来十年要尽快缩小与美国海基核力量的差距,就必须在096型战略核潜艇上实现突破,并在建造速度上追赶美苏冷战时期的节奏,可能需要做到年均5艘的规模。尽管任务艰巨,但凭借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与战略决心,这个差距最终是可以弥补的。只要持续发力,我们完全有信心在这一领域迎头赶上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